作者:京博国学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能与人方便,就不要吝啬善良。
《增广贤文》有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里的好事,说的是与人为善,也包括为人处世中,多替别人着想。
先想自己,是人的本性,先想别人,换位思考,却是人生智慧。
生活中,有的人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成致胜信条,殊不知,不择手段的自私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失败。
反而,总是站在对方立场决策,懂得推己及人的“利他”思维,这样人生会顺畅,走的更远。
利他,是一种大格局
“与老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
与儿童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
与男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
与女人沟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绪;
与上级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尊严。”
与人交往的智慧,要懂得关系的本质是平衡,如果都以己度人,对立就要发生。
所以好关系应该是,把别人的想法当回事,自然会看到别人的优秀,还会理解别人也有达不到的局限。
相反,当你不屑于人,哪怕别人做的再好,你都会认为做的不够。
不站在自己的立场,你计较的东西便会少很多,包容的力度会大很多。
如此,心胸越来越宽,格局越来越大。
有个孔子借伞的小故事。
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
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
一个人能了解他人的不足,很容易;但理解他人的不足,就需要高品格了。
正如《礼记·访记》中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
有德行的人把别人看的很重,而把自己看得很轻,凡事先考虑别人,后考虑自己。
为人处世,不把自己的需要当成天经地义,不把别人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是最应有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