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进入密集出台期。据记者统计,春节假期结束后,国家层面已经公布了五个“十三五”专项规划项目,平均每个工作日公布一个。据权威人士透露,国务院确定的22个“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在顺利推进中,部分规划已经出台。
值得关注的是,与民生、公共服务、基建等“短板”领域相关的五年专项规划近期连续公布,“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要实施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正陆续加速落地。
补短板民生类专项规划密集出台
除了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外,《“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等一批关注民生领域的“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也于近期陆续出台。
这一批专项规划的部署主要围绕补短板展开。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中,第一项核心内容就是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着力缓解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就业压力;《“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则构建了财政、投资、金融、土地、干部人才“五位一体”支持政策,要求财政、投资、金融各类资金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资金保障。
此外,在各区域类“十三五”专项规划中,补短板相关内容也占据很大比例,明确了一大批重点投资工程项目。《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中按照补短板、调结构的要求,首次将逾百项有重要影响、具备一定前期工作基础但又未纳入国家“十三五”专项规划的工程项目以附件形式列出,作为后期推进的优先备选。《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也确定了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针对基础设施、网络等当地落后的领域提出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可持续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
记者注意到,在已经出台的重点专项规划中,有很多是围绕可持续性发展进行的部署。围绕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出台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重点专项规划;围绕生态环境和能源可持续发展,出台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重点专项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要实施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中,包含了“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15个重大项目与工程,其中包括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深海空间站、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六个科技项目和种业自主创新、智能电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九个工程。另外,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还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分布在金融、农业、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新型城镇化、特殊类型地区、海洋等八个方面。
此外,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中,生态环境领域将实施19个重大工程项目,其中5个聚焦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6个致力于环境治理保护,8个打造山水林田湖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行动包括:开展1000万亩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和4000万亩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建设5座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和1个高放射性废物处理地下实验室;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指出,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是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目标,主要手段就是要实施好这些大项目。
促民资公共项目市场化蕴含重大机遇
鼓励民资在“十三五”规划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市场化运作也成为重点专项规划制定的一大思路。2月8日公布的《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商贸物流企业组织化程度,鼓励商贸物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业务融合和流程再造,形成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联盟、联合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整合优化,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中提出,要将促就业稳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优先目标。一方面,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种形式,有序有效引导并带动社会资本扩大就业创业服务供给。推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更多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支持社会资本兴办教育和培训机构。另一方面,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立部省两级就业信息资源库,实现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工作全程信息化。创业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后,将实现数据、信息、资源联通共享。
种种迹象表明,“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在制定过程中,“市场化”就已经被融入规划思路中。2016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与金融机构在建立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后,召开了首个专题会议,内容就是“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及PPP项目推介会,来自30多家金融机构和有关单位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岳修虎就“十三五”规划纲要做了解读,重点从产业发展角度介绍了现代农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网络经济、交通能源、环保等行业和领域有关情况,以及规划纲要中提出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总体概况。
在引入民资的过程中,已经有行业分析师看出了民间投资在“十三五”规划中的机会和挑战。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的《地热能源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截至2020年底,中国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将累计达到16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00MW。专家估计,这将拉动总计2600亿元投资,其中,建立社会资本参与的PPP模式成为重要内容。
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360金融投资总监唐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6年至今,交通、农业、环境保护、教育、医疗、体育、能源、信息等领域‘十三五’规划、推进政策不断出台,均将PPP作为各领域重点推行的模式。其他尚未出台‘十三五’规划的领域,也在研究整合社会资本共同促进行业发展的战略,预计2017年PPP模式的应用将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全部领域。”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表示,投资主要还是靠社会,政府投资只是起到一个“带头羊”的作用,要产生溢出效应。从投资性质上要看到,公共投资和民生投资领域具有诱导性,政府投入一块钱,基础设施完善了,平台环境形成了,就会引导社会投资两块钱、三块钱来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