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

张立群: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分析与展望

发布日期:2013-03-28
来源: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发布日期:2013-03-28
    核心提示:在2013第二届中国水泥网年会暨2012百强榜发布典礼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出席会议并作《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分析与展望》的主题报告。
    在2013第二届中国水泥网年会暨2012百强榜发布典礼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出席会议并作《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分析与展望》的主题报告,中国水泥网记者将报告录音整理如下:
    一、中国经济已经筑底企稳
    从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GDP增长率开始出现回升,从2012年第三季度的7.4%,回升到第四季度的7.9%,这次回升对提升各个方面的信心都非常重要。
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一直是总体走低的态势,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11.9%到2012年第三季度的7.4%,这两年的经济回调,对各方面的信心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考验,包括实体经济、市场都深切体会到这样的压力。
当经济持续回落的时候,大家都不敢相信会有一个底部。直到2012年第四季度的回调,终于感觉到见底了,因为经济增长开始回升。但是筑底性还要做进一步调查,因为有一些疑问:一个季度回升是否就可以说经济回调了?这样一个经济的筑底回升是否可以保持?所以我们应该分析,经济的回升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个原因是否会保持?这就涉及到市场需求的问题。
    二、三大需求走势分析
    (一)世界经济低位震荡调整,2013年出口增幅预计在10%左右。
    2012年下半年,中国的外贸出口发生了比较大的波动:出口同比增长率从上半年的9.2%下降到7月份1%,8月份也仅仅恢复到2.7%,9月份跳高到9.9%,10月份又跳高到11.6%,但是11月份再次下滑到2.4%,12月份又提高到14.1%,上下反复的波动使得对外贸出口信心不足。
    究其原因主要与世界经济的短期变化有关:
    1、一方面美国大选结束,由政治中心带来的经济利好迅速消失。另一方面美国的财政悬崖、债务巨额上限等问题引起投资者比较强烈的担心,了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比较明显的下滑波动。
    2、欧贷危机的风险点在去年下半年扩大。“货币直接交易计划”(即欧洲央行通过发行金属货币的形式,持有希腊、西班牙等国的政府主权债)的附带条件要求接受这一计划的国家必须接受相应的改动政策,包括削减预算赤字等。当时多数欧洲国家表示很难接受这个条件,但是不接受条件,援助就不会实施,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对付欧债的风险就会加速,投资者一度加大对欧债的担心。从这些角度看,欧洲经济出现明显的下行。但是今年以来,各方面情况都是在好转。
    (1)对美国财政悬崖的担心明显减弱。第一、美国削减财政赤字800亿美元,时间延迟到今年三月。小布什政府的税收政策到期,税收水平提高,一些相应措施使得美国财政赤字不断减少,财政对经济的扩张力度明显下降,这被称之为“断崖效果。”第二、美国债务上限问题。美国第一次债务上限是2010年的 14.2万亿美元,且不可以发售新债来填补旧债,在此情况下,美国两党经过谈判,决议将债务余额上限提高到16.3万亿。现在美国的债务已接近16.3万亿,还将进行谈判,但是有第一次谈判的经验,市场普遍认为,仍将形成决议。另外美国能源产业竞争能力的提升、海外投资、房地产的回暖都表明美国经济正在回暖。
    (2)从欧洲来看,希腊、西班牙等国接受了“货币直接交易计划”的约束条件,开始推进相关改革和预算协调,欧洲央行的援助资金逐步到位,欧债危机爆发的担心也随之减弱。
    (3)日本自民党在参议院的席位决定其在政界话语权,所以在7月参议院大选之前,日本政府的强硬态度不会改善,之后变化如何还待观察,但是从自民党释放的一些信号看来,是希望缓解日中关系的。
所以,今年我国外贸出口的环境比去年略有所好转,今年一到二月份出口数据在23.6%,预计今年出口增长将恢复到10%左右。
    (二)投资增长趋稳,全年增长预计在20%左右。
投资增长是行业比较关注的,去年增长率在20.6%,预计今年于去年大体相当,在20%左右。理由有三点:
    1、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预计将恢复到18%左右。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投资比重的20%左右,包含水利、地铁、高铁、电力、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2012年受稳增长政策的影响,重大建设项目审批速度加快,对重大建设项目的支持政策不断增加,资金到位情况不断好转。2012年1~5月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5.36%,全年增长14%,呈现增速上升的变化。到今年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断提高,这也符合一般的规律。
    众所周知,从1995年到2010年,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但是2011年只增长了2.46%,原因是2009年,受一揽子计划影响,在中央政府4万亿的投资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2.2%,随着资金投放社会,2010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下降了19.7%,2011年下降到2.46%。2012年是向着平均水平回归正常的时期,又是五年规划的中后期,重大项目规划集中建设,今年基础设施投资预计恢复到18%~20%。
    2、受市场销售形势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预计将继续恢复。
    2012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回落和2011房地产销售情势的回落不相同。房地产投资不断减少,从2011年的30%以上,下降到去年的15.4%。但是从去年5月份,随着货币政策的调整和稳增长政策的实施,国内刚性买房需求增加。而去年3次调整存款利率、2次降息、银行的投资松动以及贷款的利率下降,使得按揭贷款的月供降低,明显缓解了过低贷款指标的紧张。在这个背景下,原来2011年第四季度买第一套房的人由于银行没有贷款指标,无法实现的刚性需求的存量开始很快释放,推动房地产销售的全面发展。例如北京,去年四月,存房15万套,8月份已经减少到7万套,开发商可售房源减少,账面资金增加,建房热情迅速高涨,北京8月份土地成交量比1~7月份总和还要多,在这个背景下,房地产投资开始恢复。
    去年和前年房地产投资增长16.2%,高于去年1~9月份的15.4%,今年1~2月份,房地产开发公司同比增长增加了21.6%,比去年又有明显提高。目前房地产的形势主要是销售升温过快,最近出台的“国五条”,目的就是控制过快升温,防止房价出现大幅反复。所以虽然国五条实施之后,房地产销售会有波动,但是增长的形势会继续保持,也必然支持开发商加速建房,这也是“国五条”的一个重要政策:支持城市普通商品房、保障房等住房建设,加大土地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力度。
    所以说房地产投资在今年会有一个增速的提高,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在18%左右。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1/4左右,它的增速提高对整体投资的增长也有拉动作用。
    3、制造业投资增长率预计在20%左右
    制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的36%左右,从去年下半年的情况来看,这一块的投资增速在不断下降。据统计,去年和前年制造业投资增长是22%,今年1~2月份是17%,预计今年全年的投资增长在20%左右。
原因大家也都清楚,主要是普遍的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订单不足,特别是连续两年经济回调,行业也不会有热情去建设新的生产线。
    (三)消费增长大体平稳,消费的实际增长率预计在11.5%左右。
    1、最近两年的经济回调使得最后的经济水平维持在7%以上,企业没有大面积的破产倒闭,大部分企业尽管利润水平在下降,但是还可以维持。企业可以维持,就业就比较稳定,进而支持了收入增长的稳定,以及消费信心和消费行为的稳定。
    连续两年的经济回调之后,备受担心的消费疲弱并没有发生,例如去年10月,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各大景点人满为患,各大商场销售额再创历史新高,使我们看到了消费的火爆。所以在经济筑底回稳之后,企业和就业的大形势会基本保持,对消费稳定的支持也会继续保持。但是有一些慢变量需要关注,当经济走稳之后伴随着另外一条主线的是接入调整的幅度在不断增加,接入调整的活动带来的局部的下调失业在发展,它带来的就业对消费的缓慢影响是要关注的,但是不会很剧烈发生变化。
    2、住房和汽车类市场的销售对消费的支持。
住房市场销售会带来家具、家电、装修材料等领域销售的发展,而这些销售是统计在社会消费领域之内的。因为今年房地产不会大幅度升温和降温,所以整个房地产需求会保持去年5月份以来的增长态势,由此带来对消费的支持是可以持续的。
    去年9月份汽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7.2%,比去年8月份加快了1.8个百分点,汽车市场开始温和的回暖,而今年12月份目的增长是9.1%。
    所以住房和汽车会对消费产生稳中带升的影响。当然,像就业、收入增长方面出现的影响消费的问题也需要密切关注,但是总体来看,今年消费的稳增长率会保持在11.5%。
    从三大需求的分析表明,现在经济的筑底企稳是有市场需求支持的:外贸、投资、消费是企业订单的主要来源,三项内容都是大体平稳的,而且比去年也略有提高,所以企业的订单数也会大体增张,订单数增加会支持生产开工增加。
    三、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大转型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两个百年目标提出之前有一个基本看法--综合分析国内国际形势,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对十六大判断的进一步延续。十六大报告提出,在新世纪的头20年是我们可以抓住而且必须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2000年到2010年实践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中国的GDP由不到十万亿元扩大到去年的51.9万亿,综合国力得到迅速发展。十八大也明确提出来2010年到2020年是否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其内涵条件已经发生重要变化。
两个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条件不同,抓住和把握的方式也不同,这就是我要谈的中国经济重大转折期。
    (一)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
    总体来看,就是供不应求的市场关系转变为供大于求。2001年左右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居民的生活改善由“吃、穿、住”转向“住和行”,带来了汽车、房地产建筑业的大发展,这对工业产生重大影响。“吃、穿、住”主要影响纺织、食品等轻工业,这些工业产业链短,对重化工业吸收量比较少;但是“住和行”需要大量重化工业支持,生活改善的重点不一样,对工业的要求也不同。所以2002年以后汽车、房地产、钢铁、水泥等行业出现供不应求,低水平的产能扩张非常快速,这时期的主要矛盾就是“有没有”。
    但是现在形势起变化了,起点主要是城镇化的崛起,现在城镇的生产能力已经支撑不了“住、行”为主的都市消费结构生活继续很快的恢复,比如汽车行业,城市现在装不下这么多的汽车,城市整个系统建设、交通文明建设没有跟上,一线大城市严重堵车,汽车发展减慢,汽车市场跟着降温,这个回暖水平比过去要明显偏低。2002年到2010年,汽车销量年均增长24%,但是2011年只增长2.4%,2012年增长4.2%。
    从房地产来看,房地产市场强调调控是因为一线城市的住房供给出现瓶颈,例如北京五环以内可见方的土地数量非常有限,所以不管房价涨多高,供给开始对房价失去弹性,要稳定房价,只有管理需求,现在的限购、房产税、交易税等政策加快,这对买房需求带来越来越多的控制。通过控制买房需求来稳定房价,这就意味和房地产需求也在出现阶段性降低,这两大产业的的降温给重化工原材料产业带来的订单水平也带来阶段性降温。
    出现产能过剩原因就是订单的水平下降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非常深刻,过去我们在订单和丰厚利润的拉动下,企业可以埋头苦干,每年开工率可以达到90%以上,现在在有限订单的约束下只能达到70%,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阶段性下降了。要在整个城市硬件转建发展的先天性上下功夫,加快提高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逐步放开大城市的供需管理。
    (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这次政府报告强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面向长远、为城市的发展预留空间。特别是地下发展建设必须要有长远规划,例如地下排水系统、地铁轻轨系统等都是决定城市百年发展的重大建设,这必须要有远见,必须要科学规划,预留未来的发展空间,这些努力的成效短时间不会很快表现。所以有城镇能力的有限性质疑了“住、行”为主的事实,质疑了劳动力顺畅的、相对低成本的向城市转移的事实,现在已经得到重视,正在解决之中。但是对工业化的制约表现出来的市场需求阶段性降温给我们产业带来的影响段时间是难以消受的。
    (三)要素低成本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最近几年劳动工资、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要素的价格也有明显的提高,这也要求企业的发展模式转移。
    过去我们的发展模式比较粗犷,具体的表现较“三高一低”,就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过去人力、土地、水资源、原材料、污染排放收费等要素的价格比较低廉,可以大量投入。所以过去“三高一低”的粗放型发展是可以维持的。但现在这些要素的价格都上涨了,污染排放的收费标准也提高上去了,再搞“三高一低”的粗放发展就收不回成本了。
    所以,企业面对的市场条件、成本条件改变了,要求发展模式必须要转变,适应不了协调环境就要被淘汰,所有的企业开工率下降,增长的能力下降。从宏观看就是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下降,从过去年均10%左右下降到7%~8%,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结束高增长期,开始进入中速增长期,所有的企业都是在这样一个发展的基础上来保持的发展模式,从宏观上看,经济增长水平也必有一个下行的阶段。
    四、政策取向分析
    从今年两会的精神看,我认为2013年经济工作的要点是坚持稳中求进,稳增长、转方式、推改革、保民生。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稳定经济增长。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的进行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二)努力稳定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同时根据房地产调控及运行情况进一步完善,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努力增加热点城市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努力使汽车进入家庭活动与城市建设和用车环境的发展大体协调。
    (三)以提高城镇发展的系统性、科学性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制定面向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国土空间布局规划,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科学安排城市和产业发展远期布局方案。各级政府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着眼长远、注重质量,“好”字当头,适度超前地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能力,扩大覆盖范围,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抓实抓好。
    (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
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采取必要的信贷、税收等措施,支持企业关闭、并购、联合、重组,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促进竞争性领域大企业集中度的提高和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
    (五)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与市场竞争和市场配置资源相关体制的改革。
放开市场准入、严格破产和市场退出机制、完善市场定价机制等;也包括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特别是增强责任约束的相关机制的建立。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高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改革的推进将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进而使我国企业和产业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成本条件,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开拓发展能力。这些将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六)确保基本民生稳定
针对经济增速降低和结构调整、改革力度加大,必须将基本民生保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重点保障好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抓好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快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基本生存保障线建设作为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抓实抓好。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预计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的平稳变化。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预计将恢复到9%左右。
 
责任编辑:manager
top
友情链接: